t55p917

标签: 天然气

中俄签署天然气管道建设备忘录

中化新网讯9月2日,中、俄、蒙三方就过境蒙古的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跨国天然气管道签订了具有法律意义的备忘录。如果这条管道建成投产,俄罗斯每年经蒙古国可向中国运输500亿立方米天然气,合同期限预计为30年。同时,俄气与中...
闹了半天,德国是在帮泽连斯基呢。这阵子德国宣布对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进行翻

闹了半天,德国是在帮泽连斯基呢。这阵子德国宣布对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进行翻

这阵子德国宣布对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进行翻旧账,还指控了多名乌克兰人,一副誓言要一查到底的样子。然而据调查人员披露的消息,德国现在已经开始将调查的矛头指向泽连斯基的主要对手、乌军前负责人扎卢日内。众所周知...
闹了半天,德国是在帮泽连斯基呢。这阵子德国宣布对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进行翻

闹了半天,德国是在帮泽连斯基呢。这阵子德国宣布对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进行翻

这阵子德国宣布对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进行翻旧账,还指控了多名乌克兰人,一副誓言要一查到底的样子。然而据调查人员披露的消息,德国现在已经开始将调查的矛头指向泽连斯基的主要对手、乌军前负责人扎卢日内。众所周知...
美西方想不通: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,却对中国“史无前例”大方。美西方是真的嫉妒了

美西方想不通: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,却对中国“史无前例”大方。美西方是真的嫉妒了

美西方想不通: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,却对中国“史无前例”大方。美西方是真的嫉妒了,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普京对中国这么慷慨,明明中国好像并没有帮助俄罗斯什么。今年8月31日至9月3日,普京来华访问,这一趟可真是成果丰硕。他带着庞大的政治和经济代表团,包括三位副总理、十多位部长等一众重要人物。在这次访问中,中俄双方签署了能源、航天、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。其中,共建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的事儿特别引人注目。普京亲自承诺,俄罗斯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,会低于给欧洲的价格。这可真是让欧洲各国心里不是滋味儿,要知道,以前欧洲可是俄罗斯天然气的大客户呢。现在俄罗斯把更便宜的天然气卖给中国,这不是明摆着和中国关系更铁嘛。而且啊,这条管道一旦建成,年输送能力可达500亿立方米,相当于“北溪1号”的输气规模,加上原有管道增供量,俄罗斯每年对中国天然气供应总量预计达1000亿立方米。这对中国来说,能源供应更稳定了,也减少了对海上通道的依赖,能源安全有了更坚实的保障。普京对中国的大方还不止于此。他前脚刚离开中国,后脚就在东方经济论坛上宣布,俄罗斯将对中国试行对等免签政策,回应中方从9月15日起对俄罗斯公民试行免签的友好举措。这意味着以后中俄两国老百姓互相串门、旅游观光、商务出差就更方便了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俄贸易额就已经达到了2448.195亿美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.9%,而且中俄之间的交易几乎完全以卢布与人民币结算。免签政策一实施,说不定两国的贸易和人员往来还会更上一层楼呢。这可都是俄罗斯的核心技术啊,以前可是很少对外分享的。普京这么大方地把这些技术拿出来和中国合作,可见他对中俄关系的重视。有人可能会想,普京是不是因为在西方那边压力太大了,所以才对中国这么慷慨,想让中国帮忙啊?其实不是这样的。虽然欧洲26国召开会议,法国总统宣布要向乌克兰派兵,特朗普也说要对俄罗斯采取新手段,但普京根本就不慌。他明确警告,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,俄方都会视作直接敌对行动,谁敢来就打谁。比如普京提出的“跨北极交通走廊”计划,如果有中国参与,就能把北极航线升级为常态化运输通道,这可是能改变全球航运格局的大事。美西方一直想不明白,为什么普京对中国这么好,明明中国好像也没有在军事上直接帮助俄罗斯什么。但其实啊,中俄之间的合作是多方面的,是基于长远的战略利益和友好关系。这种合作不仅对中俄两国都有好处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。你觉得普京对中国这么慷慨,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。

研究:德企因能源政策被迫以更高价购买俄天然气

报道称,当德国享受来自俄罗斯的稳定管道天然气供应时,燃气发电厂每兆瓦时(MWh)的发电成本为17欧元。如今,价格已升至30欧元,并且由于德国和欧盟的立法鼓励远离化石燃料,使其使用变得越来越无利可图,预计未来几年价格还...
福克斯新闻主播竟拿北溪恐吓中俄天然气合作,宣称“有人可能会炸这条管道”就

福克斯新闻主播竟拿北溪恐吓中俄天然气合作,宣称“有人可能会炸这条管道”就

福克斯新闻主播竟拿北溪恐吓中俄天然气合作,宣称“有人可能会炸这条管道” 就在中俄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天然气管道项目敲定之际,美国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主播杰西·沃特斯(Jesse Watters)竟暗示警告,声称“有人”...
普京开始给中国报价格,亲兄弟都要明算账,中国自然寸步不让 普京回国后开始给中

普京开始给中国报价格,亲兄弟都要明算账,中国自然寸步不让 普京回国后开始给中

普京开始给中国报价格,亲兄弟都要明算账,中国自然寸步不让普京回国后开始给中国报价格,亲兄弟都要明算账,中方自然寸步不让。三国领导人峰会结束后,中俄蒙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设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的谅解备忘录,标志着这个20年前就开启沟通的重大能源项目,迈出了关键的一步。这条规划中全长约2600公里的管道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气田出发,穿越蒙古草原与山地,最终接入中国东北天然气管网,设计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,相当于去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12%,总投资预计达到250亿美元。表面看三国握手言欢共推能源合作,但实际上这场合作背后藏着激烈的价格博弈和战略较量。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主动透露了对华供气的定价思路,提出“参考欧洲市场价格但会根据亚洲情况调整”。这话听起来客气,实则暗藏机锋,俄方希望维持每千立方米265–285美元的价格水平,接近之前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的标准。但中方早就明确提出目标价在120–130美元,这价格和中亚供气协议及俄罗斯国内气价相当。双方报价差距接近一倍,每年价差可能超过百亿美元,这可不是小数目,自然要一分一厘争个明白。俄方有俄方的难处。自从俄乌冲突爆发,欧洲市场大门几乎关闭,对欧天然气出口从2019年的1770亿立方米锐减到现在的不足300亿立方米,缩水超过八成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现金储备相比2022年初缩水七成,只剩约470亿元人民币,财务压力巨大。他们急需通过新项目回血,担心低价出口连成本都覆盖不了。但中国这边底气十足,能源进口渠道多元,既有中亚管道气、海运LNG,还有快速发展的新能源,不可能在价格上轻易让步。中国坚持压价并不是斤斤计较,而是打破“亚洲溢价”的老传统。以往亚洲买家常常被迫接受比欧洲更高的天然气价格,这种不公平的定价机制让中国等多付了不少冤枉钱。如今国际能源格局变了,俄罗斯需要中国这个稳定大市场,中国正好借机争取更合理的价格,这不是占便宜,而是要公平。除了价格,结算货币和管道路线也是博弈的焦点。中国主张用人民币结算,这不仅能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,也能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。俄方表面同意去美元化,但谁掌握结算货币谁就掌握交易主导权,心里难免嘀咕。管道路线上,俄罗斯曾希望走阿尔泰线路,但因地质复杂、成本高昂而放弃;如今方案是穿越蒙古,但蒙古自身财力薄弱,俄气可能需承担俄蒙两段管道的大部分建设成本,压力不小。这场合作中,中俄蒙三国各有算盘。俄罗斯急需寻找欧洲市场的替代者,中国是他们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。中国则需要稳定、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,并减少对海运能源的依赖。蒙古国则是最大“过路财神”,每年数亿美元的过境费相当于其GDP的3%-5%,还能带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。中俄关系是“全面战略协作伙伴”,但落实到具体项目上,亲兄弟也得明算账。这份谅解备忘录只是起点,后续价格、融资、技术等细节谈判仍需艰苦推进。中国愿意合作,但要求价格公道、结算自主、运输可控,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。这场博弈看似是价格之争,实则是国际能源贸易主导权之争。中国正凭借市场优势,推动形成更公平合理的能源合作新模式,这不仅是中俄之间的事,更将为整个亚洲能源市场树立新标杆。俄罗斯也明白,只有拿出诚意,给出有竞争力的价格,才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。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管道项目,承载着三国共同的期待。它未来若能顺利建成,不仅将显著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,帮助俄罗斯打开东方市场,也将为蒙古带来发展机遇。这场合作告诉我们,大国交往既要讲友谊更要讲规则,只有互利共赢,合作才能长久。普通人可能不太关心国际谈判的细节,但我们都希望冬天取暖更稳定、能源成本更可控,而这一切离不开国家在背后争取合理权益的努力。参考资料:中俄签署协议,将建设经蒙古的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天然气管道——网易新闻
来华4天3夜,普京深刻意识到,中国还有一个,俄罗斯没有的东西咱先说说普京这趟来

来华4天3夜,普京深刻意识到,中国还有一个,俄罗斯没有的东西咱先说说普京这趟来

来华4天3夜,普京深刻意识到,中国还有一个,俄罗斯没有的东西咱先说说普京这趟来中国的阵仗,那可真是浩浩荡荡,带了三位副总理、十多位部长和企业代表,几乎把俄罗斯半个决策层都搬来了。这说明啥?说明俄罗斯对中国那是相当重视啊!而且,双方一谈就是20多项合作协议,还有未来30年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送大单,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!但这些在普京眼里,可能还不是最关键的。他这趟来,最深刻的感受,应该是意识到中国有一样东西,俄罗斯现在真没有,而且这东西比单纯的合作单子还重要,那就是咱们中国老百姓身上那股子“稳稳的盼头”和国家里里外外“踏实的活力”。可能有人要问了,啥叫“稳稳的盼头”?你看咱们身边,不管是小区里晨练的大爷大妈,还是路边早点摊忙碌的老板,或是挤地铁上班的年轻人,心里都有个小目标。大爷大妈想着退休金按时发,身体好好的能帮着带带孙子;早点摊老板盼着生意好点,多攒点钱给孩子交学费;年轻人琢磨着好好工作,年底能涨点工资,将来能买个小房子。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想法,背后是大家对日子能越过越好的信心——知道明天不会出啥大岔子,知道只要肯干,生活就有奔头。再看咱们的社会,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,白天马路上车水马龙,商场里人来人往,晚上小吃街热热闹闹,快递小哥还在忙着送最后一单货。你去菜市场看看,新鲜的菜摆得满满当当,价格也稳定,不会今天买个菜明天就贵得离谱。咱们出门,坐高铁又快又稳,手机扫码就能付款,看病有医保兜底,孩子上学有义务教育保障。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儿,凑到一起,就是老百姓心里的“踏实”,就是对未来的“盼头”。那俄罗斯为啥缺这个?咱们也不瞎说,看看俄罗斯这些年的情况。先是西方一轮又一轮的制裁,物价涨得厉害,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,今天买袋面包的钱,明天可能就只能买半个。然后能源价格忽高忽低,俄罗斯经济太依赖能源出口,一旦价格跌了,国家收入就少,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受影响。还有安全问题,周边不太平,老百姓心里总提着劲儿,担心这担心那,哪还有心思琢磨怎么把小日子过好?就拿日常来说,俄罗斯老百姓去超市,可能得琢磨着多囤点东西,怕明天价格又涨了,怕有些东西断货。年轻人找工作,机会也没那么多,想创业吧,环境也不稳定,心里没底。这样一来,大家对未来就没那么多“盼头”,更多的是“担心”,是“不确定”。普京作为俄罗斯的总统,他肯定比谁都清楚自己国家的情况。这趟来中国,他不光是看合作协议,看天然气单子,更会看中国的老百姓怎么过日子,看中国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状态。他看到咱们中国人脸上那种放松的、有底气的笑容,看到咱们的市场那么热闹,看到咱们的基础设施那么方便,看到咱们不管是政府还是老百姓,都朝着“把日子过好”这个目标一起使劲,他心里肯定有感触。这种“稳稳的盼头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是咱们国家一步一步干出来的。这些年,咱们不管是发展经济,还是完善民生,都是实打实的投入。比如脱贫攻坚,那么多贫困人口脱贫,日子好起来了;比如建高铁、修公路,让出行更方便;比如搞医保、社保,让老百姓有保障。政府想着老百姓,老百姓跟着政府一起努力,才有了现在这种“大家都有奔头”的局面。俄罗斯不是不想有这个,而是现在面临的困难太多。西方的制裁压得他们喘不过气,经济结构调整起来不容易,安全问题也牵扯了太多精力。所以普京看到中国有这个,心里肯定清楚,这东西比任何一个合作单子都珍贵,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根基,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根本。普京这趟来,签了那么多合作协议,其实也是想借着和中国的合作,慢慢改变俄罗斯的现状。比如天然气单子,能让俄罗斯有稳定的收入,慢慢稳住经济;其他合作协议,能帮俄罗斯拓展市场,增加就业,慢慢改善老百姓的生活。但他也知道,要想让俄罗斯老百姓也有这种“稳稳的盼头”,光靠和中国合作还不够,还得解决自己国内的很多问题,这需要时间,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咱们说这些,不是说俄罗斯不好,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难处。但咱们得清楚,中国现在的这种“稳稳的盼头”是多么宝贵,是咱们所有人一起奋斗的结果。普京看到这个,也从侧面说明,咱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是真的成功,是得到了别人的认可,尤其是得到了普京这样的大国领导人的认可。所以说,普京这趟来华,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那20多项协议,也不是天然气大单,而是深刻意识到,中国有“稳稳的盼头”这个宝贝,而这个宝贝,正是俄罗斯现在最需要、却暂时没有的。这也提醒咱们,要珍惜现在的日子,继续跟着国家一起努力,把这份“盼头”保持下去,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5!

2024年,世界天然气消费量4.13万亿立方米,同比增速...广东投产国内首个H级天然气掺氢发电机组项目,河北张家口实现掺氢天然气供居民用户,辽宁朝阳通过天然气掺氢供应燃气锅炉,广东潮州试点示范天然气掺氢烧制陶瓷。(能源日参)

意大利部长:意大利及欧洲天然气储备水平良好

意大利能源部长吉尔贝托・皮凯托・弗拉廷周六表示,欧洲天然气储备水平“良好”,并补充称意大利本国的天然气储备已接近欧盟设定的90%目标。“我们对天然气储备情况感到放心,意大利的储备尤其如此…欧洲的储备水平也不错,...